今天(12日)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。記者從國家林草局了解到,今年全國造林綠化任務5400萬畝。眼下,春暖花開,氣候適宜,春季植樹造林正在大規模展開。
今年全國造林綠化任務5400萬畝
在內蒙古額濟納旗,趁著晴好天氣,當地正在種植梭梭樹。
內蒙古額濟納旗浩林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王建剛:我們種植的梭梭根系特別發達,具有抗旱、耐高溫、耐鹽堿、耐風蝕等特點。這是一種極其重要的防風固沙植物,非常適合我們這里種植,今年我們要種5萬畝。
額濟納旗地處我國內蒙古最西端,境內分布有巴丹吉林沙漠,氣候干燥,風沙大。經過持續不斷種植梭梭、胡楊等樹種,這里沙塵天氣逐漸減少,生態環境不斷好轉。
內蒙古額濟納旗浩林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王建剛:通過持續不斷地植樹造林,不僅環境綠化變美了,而且以前很少見到的野生動物,比如說野驢、猞猁、黑鸛、黃羊等珍稀野生動物,現在也能在我們這里看到。
因地制宜,科學種樹,是今年植樹造林的一大特點。在江西高安,針對荒山荒坡的地形特點和氣候條件,今年主要種植一些經濟林樹種。
江西省高安市新瑞楊苗木合作社負責人 鄧志平:這三四千畝的荒山,我們計劃在三月底前全部栽上樹,有專門綠化(用的)樟樹,也有果樹,還有(經濟)價值較高的羅漢松。既兼顧了生態綠化效果,經濟效益也能大大提升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起步之年,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是“十四五”規劃的重點任務。國家林草局根據我國生態建設目標和發展潛力,確定今年造林綠化任務5400萬畝,任務分解直達到縣。根據國家林草局的最新調度統計,截至2月底,全國完成造林712.5萬畝,占全年計劃任務的13%,與往年同期進度基本持平。
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公報公布
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11日公布2020年中國國土綠化公報。公報顯示,2020年,我國深入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,國土綠化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。
2020年,全國完成造林677萬公頃、森林撫育837萬公頃、種草改良草原283萬公頃、防沙治沙209.6萬公頃,為有力保障“十三五”規劃目標如期實現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、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重要貢獻。
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二級調研員 章升東:2020年,全國新增公路綠化里程18萬公里,新增鐵路綠化里程4933公里。目前全國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城市達到了441個,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.8平方米。
2020年,全國新增國家重要濕地29處,全國濕地保護率達50%以上。
2020年,開展三江源等10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評估驗收,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任務基本完成。
2020年,完成禁食野生動物的處置和養殖戶補償任務,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新增517種野生動物。大熊貓、朱鹮、蘇鐵等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中有升。
林長制助推植樹造林健康發展
林長制是繼河長制、湖長制之后,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項重大制度創新。中辦、國辦在今年1月份印發了全面推行林長制的意見。林長制在提升植樹造林效率和質量方面,積極發揮作用。
今年的春季植樹造林,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引入“林長制”新機制。每一名林長都有明確的責任區和工作要求,將森林資源的主要指標納入綜合績效考評范圍,并將考核結果作為干部考核重要依據。
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渥江鎮林長 付艷芬:實行林長制之后,就把責任壓實到了人。比如我們鎮今年有400畝的造林任務,那么從它的數量到質量,我們都是有成體系的考核。如果沒完成任務,就要對我們進行問責。
實行林長制,打破了過去林業一個部門主管林業的局面,建立起從上到下、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林長的組織體系,實行黨政同責、全域覆蓋、層層壓實保護發展森林等資源的責任。
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林業局林長辦主任 黃坤:實現了“山有人管、林有人造、樹有人護、責有人擔”,從根本上解決了資源保護責任不清、任務不實、力度不夠等問題,對提升植樹造林的效率和質量有很大的促進作用。
通過實行林長制,各地強化森林資源管理,提升森林資源質量,實現了森林面積和森林蓄積量穩步增加。國家林草局最新統計顯示,目前,安徽、江西、山東、重慶、海南、山西、貴州、福建等8個省市已全面推行林長制。其他省份正在有序推進林長制。
手機:13823513403 電話:0755-29708622
郵件:591183532@qq.com